形态描述
本种根据秦道正、袁锋(1998)记述转录如下。
头顶、前胸背板、侧脊间及中胸背板污黄褐色,前胸背板侧区色略深,各脊均呈淡黄褐色,头顶“Y”形脊、前胸背板三条脊及中胸背板中脊的两侧均有较清晰的黑褐色条纹;额污黄褐色,颊及后唇基淡黑褐色,各脊色淡黄褐,额中脊两侧及侧脊内侧有黑褐色条纹,颊近额侧脊区有3个淡色小圆斑,排列成一纵列;触角第1节黑褐色,中央及两侧缘各有一淡黄色纵条,第2节污黄褐色,正面观自基部背缘至端部下缘有一条暗褐色斜纹,胸部腹面包括各足基节大部分黑褐色,足的其余部分污黄褐色,各足胫节近基、端部及中、后足腿节近端部有少许暗褐色小斑纹,各足腿节基半部色较深。
头顶基部宽度为中央长度的2.3倍;额中长为最宽处宽2.1倍,最宽处位于复眼下角稍上方;触角伸达后唇基中部,第1节矢形,扁平,中央具纵隆脊,内、外端角不对称,第2节长于第1节,扁圆筒形,长为宽的3倍。前胸背板前缘平截,后缘深凹,侧脊沿复眼内侧略呈弧形内弯,抵达后缘,与后缘约以75°角相交,中域有2个近圆形的印痕;中胸背板全长为头顶与前胸背板长度之和的1.7倍,中脊伸达小盾片末端,侧脊不明显。前翅长,端部斜切尖出。
雄虫臀节短环状,无臀刺突,尾节深褐色,后开口长大于宽,侧面观,后缘强烈拱凸;膈左右远离,膈孔开放;阳茎狭长,侧扁,端部2/5骤然变细;阳基侧突大,顶端尖,侧面具突起,左右不对称,左阳基侧突侧面突起端部分3支,右阳基侧突则分5支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4.1mm,雌5.6mm;体长雄2.4mm,雌3.4mm;翅长雄3.9mm,雌4.9mm。
观察标本:笔者未获。
头顶、前胸背板、侧脊间及中胸背板污黄褐色,前胸背板侧区色略深,各脊均呈淡黄褐色,头顶“Y”形脊、前胸背板三条脊及中胸背板中脊的两侧均有较清晰的黑褐色条纹;额污黄褐色,颊及后唇基淡黑褐色,各脊色淡黄褐,额中脊两侧及侧脊内侧有黑褐色条纹,颊近额侧脊区有3个淡色小圆斑,排列成一纵列;触角第1节黑褐色,中央及两侧缘各有一淡黄色纵条,第2节污黄褐色,正面观自基部背缘至端部下缘有一条暗褐色斜纹,胸部腹面包括各足基节大部分黑褐色,足的其余部分污黄褐色,各足胫节近基、端部及中、后足腿节近端部有少许暗褐色小斑纹,各足腿节基半部色较深。
头顶基部宽度为中央长度的2.3倍;额中长为最宽处宽2.1倍,最宽处位于复眼下角稍上方;触角伸达后唇基中部,第1节矢形,扁平,中央具纵隆脊,内、外端角不对称,第2节长于第1节,扁圆筒形,长为宽的3倍。前胸背板前缘平截,后缘深凹,侧脊沿复眼内侧略呈弧形内弯,抵达后缘,与后缘约以75°角相交,中域有2个近圆形的印痕;中胸背板全长为头顶与前胸背板长度之和的1.7倍,中脊伸达小盾片末端,侧脊不明显。前翅长,端部斜切尖出。
雄虫臀节短环状,无臀刺突,尾节深褐色,后开口长大于宽,侧面观,后缘强烈拱凸;膈左右远离,膈孔开放;阳茎狭长,侧扁,端部2/5骤然变细;阳基侧突大,顶端尖,侧面具突起,左右不对称,左阳基侧突侧面突起端部分3支,右阳基侧突则分5支。
长翅型:体连翅长雄4.1mm,雌5.6mm;体长雄2.4mm,雌3.4mm;翅长雄3.9mm,雌4.9mm。
观察标本:笔者未获。